创业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,因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,社会各方面也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,并且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支持。但是大学生创业要具有主动地精神,要把自己的创业过程走的踏踏实实,一步一个脚印。
大学时多主动尝试一些
郭高林和姜茵等几位大学同学合作,在郑州北环马李庄开的蔬菜超市叫“咱地里”。今年8月22日开业到现在,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,营业额已经从开始时的每天七八百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天1400元左右。扣除房租和进货成本等也能稍有盈利。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“咱地里”小有收获。年底之前,他们将开第二家店。他们有信心越做越好。
郭高林说,其实他们的创业之路走得很扎实,是从上了大学就开始准备的。最开始当然没有这种想法,想不到要自己创业,但大学时培养的主动性对以后的推动和影响是巨大的。
郭高林之前是个很普通的学生。进入河南教育学院之后,他突然意识到不能浑浑噩噩地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,而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,在大学期间多尝试一些东西,多锻炼一些能力,多积累一些资本。于是,郭高林“动”起来了。参与班委竞选,当选为宣传委员;当选为学生会干部;参加各种文体活动,曾获得学校校园歌手大赛的特等奖。
而让郭高林学到更多东西的是一手组建并做大了学校的话剧团。
做社团工作学到经营管理
郭高林和几个同学在河南教育学院学习时组建了“艺苑话剧团”,到现在还是学校里最有影响的社团。
喜爱文艺的郭高林在一次班级的晚会上和同学表演了一个小品,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。于是,他又不“安分”了,萌生了组建话剧团的想法。自己就是学校里最好的校园歌手,还有一帮有各种文艺特长的响应者。“精英凑到一起一定能做好。”带着这种想法,话剧团成立了。
要统筹各项工作,找剧本、做服装、找学校协调场地、向企业拉赞助等都要考虑到。这对一个大一新生无疑是很大的锻炼。
话剧团不仅排演话剧,还有小品、相声、歌曲等节目,做得有声有色。他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到社会上进行营利性的演出。“大一的时候就进行了第一次商业演出,是在太极公馆社区表演。当时赚了几百块钱。”拿着赚到的第一笔钱,郭高林领着兄弟姐妹们去饭店大撮了一顿。
其实,商业演出的机会毕竟是少的,由此带来的收入也并不多,仅能够维持话剧团日常的各项开支。不过,话剧团带给郭高林的财富是让他培养出了经营意识和管理意识。这是他的底气,他由此想到其实可以尝试毕业后自己创业。
创业前细致调查市场
逐渐确定了毕业后也自主创业的想法之后,郭高林在大三就行动起来。
第一个创业实践地点选择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。到了晚上,那条路上就热闹非凡,路两边满是卖小吃、卖衣服、卖小东西的地摊。郭高林和同学姜茵就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服装。姜茵是老板和销售,而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。
这种“练摊”只是小打小闹,郭高林想的创业是真正找到一个有发展的事业。于是,他经常上网搜集合适的创业项目,也经常去市场上进行考察。最后他决定做小型的蔬菜超市。
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,郭高林确定了蔬菜超市的模式。“以蔬菜为主,还经营冷鲜肉、五谷杂粮,附带一些副食。和双汇超市是不同的,双汇的店是以冷鲜肉经营为主。我们不能和双汇做一样的模式,那样肯定做不过人家。我们就做蔬菜超市,我看好这条道路。 ”
8月22日,几个大学生的第一家蔬菜超市“咱地里”开张了。
做好规划稳步发展
“我们还是有优势的,跟小商贩比,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、种类多、干净、不缺斤短两;与大超市比,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、离家近。”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。
“经营销售的东西很好学,只要用心钻进去。去做得好的地方看门道,然后学习精髓。”几个大学生就在边干边学中不断进步。
对于第一家蔬菜超市,几个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指望赚多少钱。主要是在实践中完善经营模式,积累经验。郭高林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发展道路:成立公司,进行连锁化发展,真正把小超市做成大事业。
目前,他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,包括收银制度、招聘培训制度、采购制度、仓管制度,这些正好也用到他们大学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。这些核心的东西都是超市连锁化发展的基础。
“再开店就要做到营利。那是很快的事情。”郭高林也透露,已经有一些客户找过他们,表示愿意做他们的加盟店。但郭高林认为,还是等到做好准备再发展连锁加盟。稳扎稳打才能步步为营。
几个普通的大学生经营着一家蔬菜超市,虽然他们离成功还有一定的距离,但他们已经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并且做好了细致的规划。而这一步步的稳扎稳打也正是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。